Criptomonedas

美国为何仍然开出30亿张支票,而欧洲实现数字化

探索美国为何仍然开出30亿张支票,数字支付如何在欧洲占据主导,以及这一差距对当今美国银行的精明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1 分钟阅读
#payment processors #fintech #digital payments #b2b payments #regulatory risk #us banking #check legacy #finance
美国为何仍然开出30亿张支票,而欧洲实现数字化

数字支付 vs. 纸质支票:美国为何仍然开出30亿张支票以及对投资者的意义

引言

引子: 2023 年,美国人开出了 31 亿张支票——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和——而欧洲则在向几乎无纸化的支付生态系统猛进。

背景: 尽管美国在移动钱包、实时支付通道和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出现爆炸式增长,但仍执着于一种传统习惯,导致每年大约 1.1 万亿美元 的价值流经支票支付(依据美国联邦储备的《支付研究》)。在大西洋彼岸,开放银行指令、PSD2 与即时信用转账已经把纸质支票边缘化为小众遗留。

价值主张: 对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而言,这种分歧并非仅是文化怪癖;它预示着 支付处理商、金融科技平台和传统银行基础设施增长轨迹截然不同。了解监管、技术和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可在快速演变的数字支付版图中发现 高阿尔法机会,同时规避 可能的突发转型 风险。


市场影响与启示

支票占主导的美国格局

  • 交易量: 2023 年开出 31 亿张支票,占美国支付交易总笔数约 15 %(联邦储备)。
  • 价值集中度: 超过 70 % 的支票价值来源于 企业对企业(B2B) 支付——租金、水电费、工资和供应商发票。
  • 处理成本: 处理一张支票的平均成本仍为 每张 $0.30‑$0.45,远高于电子 ACH 转账的几分钱成本。

欧洲的数字支付飞跃

  • 开放银行渗透率: 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约 38 % 的欧盟消费者已将至少一家第三方提供商链接至其银行账户(欧央行)。
  • 即时支付: SEPA 即时信用转账(SCT Inst)网络每日处理约 2 亿笔 交易,几乎零延迟。
  • 支票使用情况: 可忽略不计;欧元区每年处理 <200 万 张支票,主要用于法律或小众场景。

宏观经济驱动因素

  • 电子商务激增: 2023 年全球线上零售同比增长 12 %,促使零售商采用刷卡、代币化和二维码支付。
  • 实时支付计划: 美国联邦储备的 FedNow(2023 年 7 月上线)目前每月支持超 8 亿笔 交易,旨在与欧洲的 RTP 基础设施竞争。
  • 监管差距: 欧洲的 PSD2 强制 API‑first 数据共享,而美国仍依赖 自愿 的数据聚合标准(例如 CFPB 的消费者数据权仍在起步阶段)。

“美欧监管分歧导致支付市场出现二元化,传统处理公司在国内仍具相关性,而数字优先的竞争者在全球加速。”摩根士丹利,2024 年支付展望

投资者关注的市场趋势

趋势 欧洲 美国
开放银行采纳率 38 %(2024) 8‑10 %(2023,限于部分州)
即时支付交易量 每日 2 亿(SCT Inst) 每日 1.5 亿(FedNow、RTP)
支票交易量 <200 万/年 31 亿/年
每笔交易平均成本 <$0.02(数字) $0.30‑$0.45(支票)
金融科技投资(2023) $450 亿美元(欧盟) $480 亿美元(美国)——其中 45 % 投向支付领域

对投资者的意义

1. 传统支票处理公司仍是现金流引擎

  • 代表公司: Fiserv(FISV)Jack Henry(JKHY)ACI Worldwide(ACIW) 等,通过支票影像、远程存款捕获和托管箱服务获取 稳定费用收入。其 EBIT 利润率 常超过 30 %,得益于高定价权和低可变成本。
  • 机会: 若这些公司成功 数字化支票工作流(如基于影像的清算、AI 反欺诈)或 捆绑增值服务(如 SMB 自动对账),其 上行空间 将进一步提升。

2. 数字支付平台捕获迁移顺风

  • 美国 fintech: Block/SQ、PayPal/PYPL、Stripe 正推出可替代 B2B 支票结算的 API。
  • 欧洲领袖: Adyen、Worldline、Klarna 在即时支付解决方案上渗透率更高,具备 向美国扩张 的潜力,尤其在开放银行标准趋同之际。
  • 机会: 投资 跨境支付网关,即拥有 强大 API 生态PCI‑DSS 合规 的公司,可受益于企业寻找“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需求。

3. 实时支付(RTP)基础设施是增长引擎

  • FedNowThe Clearing House RTP 预计到 2027 年处理 $3 万亿美元 的交易额。
  • 投资者 应关注 网络运营商核心银行供应商(FIS、Fiserv、Temenos),因为它们正将 RTP 能力 整合进自家平台。

4. 数据变现与开放银行平台

  • 开放银行聚合商(Plaid、Yodlee、Finicity)将成为 数字钱包传统支票捕获 方案的数据管道。
  • 战略布局: 持有 数据即服务(DaaS)公司 的股份,这类公司帮助银行 转移支票处理风险,同时提供 消费者洞察 以实现精准交叉销售。

风险评估

风险类别 描述 缓解策略
监管滞后 美国缺乏统一的开放银行强制令,可能放慢数据共享采纳。 偏好采用 自愿 API 标准 且拥有强大 合作生态 的公司(如 Plaid)。
技术颠覆 区块链结算等快速数字化可能在瞬间让支票处理业务 obsolete。 将资本配置于 多产品公司(如 Fiserv),其能够 快速转型 为数字专注型服务。
欺诈与网络安全 数字支付提升了 凭证填充合成身份欺诈 的风险。 优先选择在 AI 反欺诈代币化 上投入巨资的企业(如 Mastercard 的 Decision Intelligence)。
消费者习惯黏性 部分人群(婴儿潮一代、小企业主)仍倾向使用支票多年。 考虑投资 针对 B2B SaaS 的支票替代 方案的细分基金(如 Bill.com)。
宏观经济压力 经济衰退可能压缩交易量,削弱基于费用的收入。 支付通道(卡、ACH、RTP)及 地域 分散,以平抑收入波动。

投资机会

1. 支票处理数字化领袖

  • Jack Henry & Associates(JKHY) – 拥有强大的 SMB 银行业务,近期收购 OnePay,显示出 双轨 战略。
  • Fiserv(FISV) – 在 远程存款捕获数字托管箱 业务上占据主导,正在扩展其 全球 API 套件

2. 实时支付网络与核心供应商

  • 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FIS) – The Clearing House RTP 的先行者,预计到 2027 年通过 RTP 授权实现 6.5 亿美元 增量收入。
  • Temenos(TEMN.SW) – 提供基于 SaaS 的核心银行系统,已集成 FedNow API,为中型银行提供即插即用方案。

3. 开放银行与数据聚合平台

  • Plaid Inc.(私有,可能通过 SPAC/IPO) – 2022 年估值 130 亿美元,其 开放银行连接 对 B2C 钱包和 B2B 开票工具至关重要。
  • Finicity(被 Mastercard 收购) – 加强 Mastercard 在美国 消费者数据权 领域的布局。

4. 聚焦 B2B 的数字支付 fintech

  • Block, Inc.(SQ) – 收购 Bill.com,扩展其 应收/应付自动化 套件,直接取代 SMB 工作流中的支票。
  • Bill.com Holdings(BILL) – 已是 支付即服务 平台,准备捕获 支票向数字迁移 的庞大市场。

5. 跨境支付网关

  • Adyen(ADYEN.AS) – 欧洲即时支付的领头羊,正通过战略伙伴关系进入美国市场。
  • Worldline(WLN.PA) – 整合欧洲即时支付专长,目标是为美国企业客户提供统一支付枢纽。

6. 基础设施 ETF 与主题基金

  • iShares U.S. Financial Services ETF(IYG) – 覆盖正整合 RTP 与开放银行 API 的主要银行。
  • ARK Fintech Innovation ETF(ARKF) – 集中于数字钱包、区块链及 B2B fintech,可能加速支票淘汰。

专家分析

结构性分裂:为何支票在美国仍然顽固

  1. 监管碎片化 – 欧洲的 PSD2 通过强制银行公开 API,创造了 公平竞争环境,引发第三方创新浪潮。美国则依赖 州级数据权法(如加州 CDR)及 自愿标准,延缓了 强大开放银行生态 的形成。

  2. 文化惯性与业务实践 – 在美国,租金、医疗自付和政府拨款 仍常用纸质支票。虽然每张支票的成本更高,但在这些传统低技术领域,开具纸质文件的边际成本 仍低于升级系统的投入。

  3. 遗留基础设施的经济学 – 大型银行已在 Check‑21 与远程存款捕获 网络上投入巨资,这些平台持续产生 高利润费用收入。 sunk cost(沉没成本)导致行业对 快速迁移 抵触。

  4. B2B 支付的技术缺口 – 虽然消费者支付已基本数字化,但 企业间发票结算 仍受 对账复杂性、合同条款风险规避 影响。支票仍是 复杂净额付款周期 的后备方案。

变化的推动因素

  • FedNow 加速采纳 – 截至 2024 年 Q4,已有 30 % 的美国银行集成 FedNow,交易量每季度增长 15 %。这 降低了摩擦,使实时支付成为支票的可行替代。
  • AI 驱动的支票影像 – ACI Worldwide 与 FIS 等公司部署 机器学习模型,将 影像清算 时间从数天压缩至数小时,实质性削弱了支票的时效优势。
  • FinTech 主导的 B2B 开票 – Bill.com 现已处理 2000 亿美元 的年度支付额,提供 自动 ACH、虚拟卡以及实时支付,并保留类似支票的审计追踪。
  • 开放银行 API 标准化 – 由主流美国银行支持的 Financial Data Exchange(FDX) 联盟正在推出 行业统一的 API 方案,有望让美国的开放银行水平与欧洲持平。

2025‑2030 预测轨迹

  • 支票量下降: 预计美国支票量每年 下降 6‑8 %,受 FedNow 与 B2B fintech 渗透驱动。到 2030 年,年度支票量可能降至 约 15 亿张,比 2023 年减半。
  • 数字支付占比提升: 预测到 2030 年,数字支付交易(卡、ACH、RTP) 将占总交易价值的 约 78 %,超越支票成为主流支付渠道。
  • 收入结构转变: 传统支票处理收入预计 压缩 30‑40 %,而 基于 API 的数字支付费用 将保持 15‑20 % CAGR 增长。
  • 投资者启示:投资组合 从纯支票处理公司逐步转向 兼具数字化能力的混合 fintech 与核心银行 SaaS,有望在未来十年实现 相对超额回报

关键要点

  • 美国支票使用仍然高位(2023 年 31 亿张),但受实时支付与 fintech 创新驱动,将出现 逐步下降
  • 欧洲在开放银行与即时支付方面遥遥领先,形成 两极分化的全球支付格局
  • 传统支票处理公司(如 Fiserv、Jack Henry)仍贡献 高利润现金流,但必须 数字化转型 方能保持竞争力。
  • 数字支付平台(Block、PayPal、Adyen 等)蕴含 高增长、高阿尔法机会,可捕获企业向数字化结算的迁移。
  • 实时支付网络(FedNow、RTP)以及 核心银行 SaaS(FIS、Temenos)是新支付时代的 基础设施支柱
  • 美国的监管缺口 同时带来 风险机会:能制定 统一 API 标准 的公司将受益匪浅。
  • 投资者 应在 传统处理商、数字支付创新者与基础设施提供商 之间实现 均衡配置,并密切关注监管动向与消费者行为转变。

结束语

美国的 支票习惯 与欧洲的 数字支付流畅 并非短期异常,而是深植于监管、文化与技术差异的垂直分割。但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实时支付、AI 增强的支票影像以及 B2B fintech 解决方案 正在侵蚀纸质支票的市场份额。对投资者而言,叙事清晰:

  • 短期: 持有 高利润的支票处理公司,以捕获残余交易量及转型服务收入。
  • 中期: 偏好 兼具传统捕获与数字 API混合型企业(如 Fiserv 的 “数字支付套件”),它们将在 数字化浪潮 中跑赢单一业务模型。
  • 长期: 纯数字支付平台实时支付基础设施供应商 将主导市场,尤其在 开放银行标准跨大西洋统一 时。

通过把握 向无纸化支付的加速转型,同时对 监管不确定性消费者惯性 进行对冲,投资者可在这场数万亿美元的支付革命中抢占先机。支付的未来已是数字化——美国的支票只是这场快速变革中的最后几块残余拼图。

来源:

Forbes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即将推出...